【Dear My Brand, 品牌故事】| 「我總是在想如何可以做得更好。」Bi.Clay 專訪:難被看見的匠人精神。
「你覺得在香港做手作容易嗎?」
「租金太貴了。」
Bi.Clay與它的主人
Bi.Clay是一個售賣軟陶飾物的品牌,至今經營兩年,在IG累積了3.5萬followers,可算是相當成功。
品牌的名字是源自本來畫畫的專頁及軟陶的結合,象徵著過往經驗與當下現況的結合。
店主Anna原本讀fashion design出身,擅長設計及手工,最初是離開了一直在做的正職,決心靜下來思考有甚麼可以做,然後發現軟陶這個物材在其他地方如新加坡、澳洲及美國都頗受歡迎,香港卻好像沒有類似的手藝,於是便決定把這門手藝在香港嘗試發展。品牌所展賣的飾品都十分精緻且具巧思,而且可以從產品款式看出店主對動物的愛好,各種可愛的貓貓狗狗,其實處處都折射了她的影子。
問到讓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件飾品,她回答是有次一位新加坡人找了她為自己的朋友製作Melody樣式作為禮物,那次的成品她非常喜歡,然後她想想為甚麼,大概是因為Melody是兔仔吧,她苦笑。
建於黑歷史之上的現在
我們在這次訪問有了一個有趣的發現,那就是之前當我們訪問其他店主,問到他們的第一件作品時,他們通常都顯得非常雀躍地欲以分享。但似乎Anna並不這樣覺得,她好像更把自己的第一件作品當成是自己的黑歷史,因為她覺得自己當時技術未有那麼成熟,認為可以做得更好。
她就是這樣認真的一個人,總是反覆檢驗著自己的作品,然後思索有哪些位置能夠做得更好。
這亦使得她在舉辦工作坊時,因為這份認真而成為了一位細心且有耐性的導師,她提到,自己會盡量幫每位學生去做得更好,希望從不少微小細節上都能夠輔助他們完成一件讓自己滿意的作品,因而不會收太多學生,因為她會不斷去跟進每位學生的情況,無法同一時間把注意力放在太多人身上。
但是可能也因為這種與自己較勁的性格,她也許好需要別人的認可。我們聽她回憶起有次在愉景灣辦市集時, 一位外國客人經過,稱讚她的飾品十分精緻,這讓她非常開心。也聽她回憶起在得到十大匠人獎項時,她說當時她有種感覺是,兩年的努力終於被肯定了,而且非常感謝所有支持自己手作的人,因為那是她繼續下去的動力。
被認同
在Anna的話語之間,「被認同」這個詞似乎總是反覆地出現,而我們默默記住了這個詞。後來在組織稿件時,我們才發現,「認同」或許對她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。
最後我們問她,這個品牌於她來說的意義,她說,Bi.Clay是她生命目前為止的一個大project,她從這個品牌中得到了許多鼓勵,也得到了許多來自陌生人的讚賞,她因而覺得有好大好大的滿足感,所以Bi.Clay對她來說是非常重要的。
她再一次強調了認同這件事。
於是當我們再次打開IG看見Bi.Clay中那些精緻得教人賞心悅目的飾品,我們忽然明白了箇中原因。
美好之物、美好之人
—— 所有美好之物的背後都是由許多許多的努力與執著鍛造而成的,但當它們被呈上時,我們或許並不會察覺到其實有人花了太多的心神去成就眼前的一刻,但恰巧地背後的人們可能就是需要那麼些微的察覺與肯定;
所以不止是Anna,還有好多好多在努力做手作的人們,讓我們銘記他們的名字,如果可以的話,不妨在真的很喜歡時,給他們一句:「我很喜歡你的作品。」
我想這句話對他們來說已經非常足夠。
採訪、撰文|小編Jacky